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坚持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精神,以“五步课例研究法”为特色,以“学本科研”向“生本科研”深入,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为教育决策、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繁荣教育科学服务。
教育系统开展群众性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应遵循如下原则:
1、方向性原则 与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部门有关政策一致。
2、实践性原则 密切关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前沿问题,从教育教学实践中选题并设计研究方案。
3、科学性原则 努力增强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讲究研究方法,善于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认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提高研究的学术水平。
4、创新性原则 教育科研的本质在于创新。力争在素质教育的认识上、做法上有新意。
5、主体性原则 中小学校和教师开展群众性教育科研活动应自为、自主,有利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改善教育生活,促进学校发展。
二、科研课题的分类和选题
一、 德育研究
1、新时期学校德育的评价研究
2、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与实践创新研究
3、中小学生网络行为特征与教育引导策略研究
4、优秀班主任工作个案和工作规律的探索与研究
5、外来务工子女就学安置问题及发展趋势研究
6、“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
二、小学及学前教育:
7、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的研究
8、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
9、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和谐发展研究
10、全面提高幼儿教师教育素养研究
11、小学生个性与特长发展实验研究
12、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
13、新课改下的小学生课外阅读规律的实践与理论研究
14、小学生良好学习惯的培养策略研究
15、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实践研究
三、新课改与教学研究
16、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实践研究
17、英语课堂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研究
18、学生英语朗读习惯的培养研究
19、英语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20、校园暴力行为的心理问题研究
21、中小学生心理问题预防与矫正研究
22、学校大课间操(科技体育活动)形式、内容等研究
23、提高学生有效记忆地理知识的研究
24、新课程条件下中小学高效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5、学科教学设计及备课改革的实践研究
26、提高集体备课效益的实践研究
27、提高中小学教师说课、课堂教学观察、评课水平的实践研究
28、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提问水平(设置的问题情境、问题的提出、时间控制、即时反馈)的实践研究
29、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模式研究
30、新课程背景下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31、初中物理“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改探讨
32、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33、生物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生态意识的实践研究
34、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5、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优化课堂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36、地理教学中德育效率的探讨
37、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科研、教研)整合的研究
38、音乐教学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探索与研究
39、学生自主学习中的教师指导策略研究
40、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策略研究
41、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组织策略研究
42、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及其创设实践研究
43、学校校本课程与学科课程渗透的实践研究
44、中小学学校突发事件防控体系研究
45、中小学生命教育学科教学渗透研究
三、学校管理研究
46、学校教学管理的经验研究
47、特色学校建设模式与发展现状研究
48、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建设研究
49、学校精致化管理问题研究
50、治校方略与教育策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