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电源小学把实施精细化管理作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首要措施,他们更新管理理念,树立精细意识,健全教学精细化管理制度,狠抓过程管理,为打造和谐、高效课堂提供有力的支撑。
一、加强领导是实施精细化管理,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
学校为实施精细化管理,班子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了“实施精细化管理,打造高效课堂”方案,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落实。提出教学过程管理要落实好“三个一”要求,体现一个“严”字,即严格要求;一个是“细”字,即工作细腻,做好每一件小事;一个是“实”字,即落到实处,务求工作的实效性。
方案规定校长要深入教学一线、中层以上领导至少兼任一门学科的教学、学校各级领导要经常深入教研组,以便了解教学工作情况,及时发现“打造高效课堂”过程中的新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本保障
1、围绕打造高效课堂,开展务实师培
结合新课改要求,以打造高效课堂为契机,通过“三项研究性培训”(即“备课研究、上课研究、和教学反思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一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树立起“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每一名学生”的课堂教学理念;二是开展实践性研究活动,围绕打造高效课堂这个主题,开展了聘请“专题讲座”、“专题研讨”、“实验反思”、各种形式的教研课的实践和评价等活动。如学校设置了由精品课(骨干教师、优质课任课教师执教)、教研课(围绕某一课题而设)、汇报课三个不同层次组成的课堂教学研讨体例,精品课展示优秀教师的先进理念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教研课主题明确,采用集慧式备课,或一人上一课,众人研讨,或多人上一课,博采众长。汇报课旨在发现课堂中潜在的真实问题,共同寻找研究点,共同商讨、共享经验、共享成果。在“一课三议,三课一评”的过程中,一些老师的固有旧习惯得到了改变,观念得到了更新,思路得到了拓展,教学能力和水平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也使得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2、对常规教学进行精细化管理
严格落实区教育局31号文件要求,对常规教学提出了以下要求:备课要深,作业要精,上课要实,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等;教导处做好监督检查指导,以常规、细节和过程为抓手,走精细化管理之路,把“常规管理”变为“管理常规”。
3、抓住关键性环节的精细化管理 提升教学质量
优化集体备课制度,以教研组为单位,完善个人与集体相结合的备课功能.按照集体备课要求,结合学情,每月至少落实一次集体备课活动, 重点备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与“一条龙” 教研活动相结合,从确立课题、集体备课、说课、上课、课后评论至教学反思,依序进行,要求全体教师人人参与,人人发言,在实施过程中侧重抓好说课、修正、点评、感悟。
学校领导分别包保各教研组,全程参与集体备课。教导处对各个备课组进行督查抽检,对无故不组织,未参加者,在百分考核中做出相应处理。
学校加大随堂听课力度,教学领导把随堂听课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在教师中提倡随堂听课,并在备课、教具使用、上课、辅导等方面方追求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并力争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在注重研究教法的同时,重在指导学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自主学习。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不同情况,做到有针对性讲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学得好、学得会;二是教师重新审视课堂训练,重视训练质量和效率,努力做到解疑精确、分析精辟,重难点处理得当。把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思路,发现方法;三是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自己总结的让学生自己总结;四是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大胆创新,让学生通运用自主研究的方法获得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引导学生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使学生在新思路、新内容、新方法、新特点中汲取养料,获得丰富知识。采取随机听课,及时点评,及时指导,做到精细加工,精致打造。以实现课堂高效。
2、加强教研组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每学期每个教研组至少落实三位教师为中心发言人,开展“一条龙”的务实教研活动,教师公开教学,以研促教,提高效益。
精品是结果
精细化管理带来了该校课堂的高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电源小学的教学质量连续多年走在全区,被评为区教育教学先进集体;市继续教育先进集体;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等。教师在各级各类课堂教学大赛中多人次获奖并先后有英语、综合实践等多个学科代表我市参加省级教学竞赛……
二道江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