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学校自然情况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校,校园占地面积15674平方米,生均校园占地面积37平方米。绿地面积9500平方米,生均绿地面积22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739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11平方米。学校教职工44人,其中教师43人,工勤1人。专任教师38人。现有教学班12个,在校学生371人, 幼儿园学前、大、中、小班各一个,儿童49名。
教师学历:中专学历(43人)达到100%;大专学历(40人)达到93%;本科学历(11人)达到25.6%。
教师职称:未定级(3人)达到6.9%;小教一级(11人)达到25.5%;小教高级(29人)达到67.4%;中教高级(1人)达到2.3%。
骨干教师:省级2名,市级4名,区级7名,校级7名。
二道江区首届名教师1名,校级首届名教师1名。
43名教师全部取得教师资格证书、计算机中级证书和普通话过关证书。
现有教室和办公室都配置了一台电脑、一台电视机,实现了班班通。学校有(两个)微机室、多媒体教室、语言室、图书室、实验室、卫生室、档案室、仪器室、体育活动室、美术室、(两个)舞蹈室、音乐室、劳动实验基地。
学校安装了农村远程教育工程设备,能够有效地利用。
二、学校自评工作开展情况
1、建立自评组织机构。组织全体教师经过民主选举、学校推荐,成立了由校长、部门负责人、教工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和社区代表参加的自评领导小组。指派张玉连副校长具体负责组织和落实自评工作。把《吉林省督导评估指标体系》按三级指标层层分解,按每一要素落实到人头。
2、制定工作方案。由自评工作小组,根据区《督导评估工作实施方案》和《吉林省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办法》,结合学校实际起草了《铁厂中心校督导自评工作方案(讨论稿)》并提交评委会及全体教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3、组织学习动员。学校高度重视本次督导自评工作,先后召开了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会议、自评领导小组会议及全体教师会议。进行学习宣传动员,强调本次自评的目的、意义、重要性,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4、分层开展自评。学校各部门及相关责任人按照学校实施方案的统一部署,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工作的前提下,广泛开展自评工作。通过发放调查表、社会测评、采集信息、收集数据、登记上帐等形式,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对本部门工作做出自我评估并写出总结。
5、组织群众评议。学校评委会对照评估标准要求组织全校教师和学生、家长、社区代表参加的会议,对学校各项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评定等级。
6、综合汇总分析。学校根据各部门的自评情况和民主评议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写出《铁厂中心校督导评估自评报告》。
7、进行民主审议。将自评报告提交全体教工大会进行审议并通过。
8、总结讲评。学校召开了自评领导小组参加的全体教师大会,由校长代表学校公布学校督导自评报告,并对各部门自评工作进行讲评,对整个自评过程进行全面总结。
9、上报自评结果。学校将自评报告上报区教育督导室。
10、资料归档立卷。将相关材料和信息资料,按评估指标体系C及指标目录归档。
三、自评结果:
A1办学标准:A等占65.21%、B等占26.09%、C等占8.7%,一级指标总评结果为C。
A2学校管理:A等占90.91%、B等占9.09%,一级指标总评结果为A。
A3自主发展:A等占90.91%、B等占9.09%,一级指标总评结果为A。
学校总评结果:CAA。
四、取得的成绩
1、一年来全校获得国家、省、市、区、镇各级各类集体荣誉和表彰奖励共32项,教师63人次获奖,学生71人次。
2、以环境育人,以校园文化陶冶人的学校建设初具规模。“书香园地”、“楼层文化”成为我校的亮点。
3、完成了由重“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移过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经形成。学生特长得到充分培养与展示,多次在各级大赛和竞赛中获奖。
4、“树名师,铸名校”的战略计划正逐步实施。以谭庆敏为代表的骨干教师队伍正逐步成长,特色学校创建已经启动,现五个方面已被教育局命名为特色项目。
5、和谐校园氛围已经形成。民主协商、参政议政、当家理财,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管理体制日趋完善,“五星级和谐单位”独树一帜。
6、改革创新步伐逐渐加快。形成了以“一优两促”“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的教研科研良好局面。创造性的开发了校本课程。核桃工艺品加工成为我校特色。连续两年获“省劳动实验场所建设先进单位”。
五、存在问题和不足
1、实验室、体、音、美器材种类不全,数量不足,图书有的过于陈旧。
2、领导持“双证”上岗率达不到100%。
3、教师配备偏差率超过10%。
4、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超标1%和22.7%。
5、学生视力不良率超过标准。
6、因修公路,路旁地面加高,学校围墙变矮,跨步就能进入校园,给校园安全造成极大隐患。
六、今后改进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管理,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向精致化管理迈进。
2、加大勤工俭学工作力度,提高自身造血功能,增收节支,同时积极协调各部门、社会各界企业家的援助,争取明年将围墙加高,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学生有一个安全、优雅、和谐的学习环境。
3、做好教育经费预算,补充教学仪器和图书。
4、加强学生教学卫生,确保学生不良视力明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