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通知
教育新闻
党务专栏
政务咨询
图片新闻
教育局文件

 
 

首页>>>教育科研>>>科研动态>>>正文

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指南

[发表时间:2011-05-10 08:44  新闻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指南

  (二道江区教科所修改)

  教育学会系统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是基础教育重要的科研系统工程,是基础教育学术研究的主要载体。群众性的教育科研已成为提高广大会员和教育工作者提高自身素质,解决教育热点和难点问题,促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实现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途径。

  “十二五”规划期是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期,也为教育科研提出许多新的课题。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及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及颁布的《吉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精神,省学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指南》,供选题立项参考。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吉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精神,坚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精神,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为教育决策、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繁荣教育科学服务。

  教育学会系统开展群众性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应遵循如下原则:

  1.方向性原则 与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部门有关政策一致,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2.实践性原则 密切关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前沿问题特别是我省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问题,从教育教学实践中选题并设计研究方案。

  3.科学性原则 努力增强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讲究研究方法,善于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认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提高研究的学术水平。

  4.创新性原则 教育科研的本质在于创新。力争在研究的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有新意、有突破。

  5.应用性原则 中小学校(幼儿园)和教师开展群众性教育科研活动要以应用研究为主,有利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促进学校发展。

  二、科研课题的分类和选题

  《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参考条目》135题,(教科所根据我区实际精选42题),各校教师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恰当的研究课题。

  上报课题分为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在本地区、分支机构有重要理论、实践价值的课题可作为重点课题上报;选题准确、设计严密、条件到位的课题可作为一般课题上报。

  三、科研课题的申报条件

  1.申报者如在“十一五”期间承担了中国教育学会和省教育学会课题,首先要对“十一五”课题进行认真结题,不能按时结题和放弃课题者,须说明原因,避免影响申报“十二五”课题。市县两级学会可筛选、确定一批有价值的“十一五”课题滚动立项、深入研究。

  2.中小学教师申请担任省级重点课题(省级规划课题除外)负责人应具有中教高级或小教高级教师职称,其他单位申报者应达到副高级职称,并要求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项目负责人已经退休或接近退休者可安排第二负责人。

  3.申报者要如实填写申报材料,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凡在课题申请中弄虚作假者,一经发现并查实,取消个人三年申报资格,获准立项的一律无效。

  4.根据《吉林省教育学会教育科研管理办法》的规定,省教育学会课题立项评审费200元/项。

  四、科研课题的组织和实施

  1.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课题由省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和各市县学会组织申报,省教育学会秘书处统一受理,经省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评审后,批准立项。

  2.各级学会接到《指南》后,应向本地基层单位宣传和转发,指导其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认真选题,做好课题论证并填写申报表组织申报工作。申报表格(一式三份)上报。

  3.“十二五”期间,除第一年组织较大规模申报外,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形势,满足基层群众性科研的要求,2012~2014年,每年还将组织一次申报。为适应教育实践需要,学会对“十二五”课题的研究周期实施弹性管理,研究周期最短为一年,最长为五年。

  4.课题的管理和中期(年度)检查工作,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课题,省学会负责重点课题,各分支机构和市县学会负责规划课题。省教育学会将在网站设立专门栏目,公示、管理有关研究课题的立项、开题、中期过程、结题等环节,组织专家解答、指导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参考条目

  一、素质教育课题

  1.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与学生个性、特长培养的研究

  2.各学科推进素质教育的方法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3.学校开展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研究

  4.学科课外活动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研究

  二、思想品德与心理健康教育课题

  5.当前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状况的调查及对策研究

  6.各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

  7.提高学生自我减压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的研究

  8.“博客”在促进师生沟通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三、课程改革与教学研究课题

  9.义务教育阶段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改革的研究

  10.小学多元识字教学方法策略的研究

  11.小学写字教学模式与指导策略的研究

  12.义务教育数学教学中数学基本思想、方法培养的研究

  13.义务教育数学学习情境创设研究

  14.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学信息化策略的研究

  15.英语教学情境教室建设与功能开发利用的研究

  16.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建设和评价策略的研究

  17.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设计与效能研究

  18.新课程理念下教和学新型关系的实践研究

  19.防止学生学习掉队的经验研究

  20.信息化时代学习方式的演变和学习策略研究

  21.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的经验研究

  22.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习影响的研究

  23.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实证研究

  24.新课程体育(音乐、美术、卫生)等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25.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及学生健康方面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四、学校管理课题

  26.依法治校的经验研究

  27.关于特色学校建设的实践研究

  28.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建设研究

  29.城乡学校共建的实践经验研究

  30.中学理化生实验室建设与使用效率的研究

  五、农村教育课题

  31.农村学校解决“学困生”“流失生”经验研究

  32.农村地区学校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与综合利用问题研究

  六、学前教育课题

  33.农村普及学前一年教育的对策研究

  34.发挥乡镇中心园的辐射指导作用,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水平研究

  35.基于幼儿园实践的幼儿教师发展评价研究

  36.创设适宜的幼儿园教育环境研究

  37.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及对策研究

  七、教师队伍建设课题

  38. 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

  39. 教育科研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40. 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角色转变研究

  41. 教师交流促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

  八、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课题

  42. 学生安全问题的家庭、学校、社会责任及防范对策研究

 

 

 

上一篇2014年二道江区教育科研工作计划

下一篇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申报表



    主办单位:通化市二道江区教育技术装备中心    电话:0435-3715032
吉ICP备09009558号-1 技术支持:长春首佳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