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以来,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在政策、财力、物力等方面都给予了我校大力支持,使我校的新课程实验工作得以顺利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自查报告汇报如下:
一、区政府、教育局、学校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保证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顺利开展。
在新课程实验工作的准备阶段,主管教育的副区长,教育局领导便多次来到学校就新课程实验工作进行调研、指导。不仅掌握了实际情况,指导了实际工作,也让学校的领导、教师明确了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重要性。
为了更新领导者的观念,区政府、教育局组织校长到山东、江苏等地的新课程实验典范校进行考察学习。
学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业务校长为副组长的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领导,使之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制定完备的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严抓落实,取得实效。
按照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省教育厅《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的精神,在区政府的领导和教育局的具体指导下,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十四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十四中学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十四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十四中学课程资源开发方案》、《十四中学选课制度》等一系列指导性方案,保证了新课程实验工作能够有序、有计划地开展。
为了保证新课程实验工作的实效性,我们学校还狠抓落实,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编排课表,上课,并通过教师工作手册和学习评价手册的检查,督促教师把各种方案的目标,化解为具体内容,增强了实效性。
三、区政府加大经费投入,大力扶持,我校新课程实验顺利实施。
为了保证我校参与新课程实验的教师能参加各级相关培训,区政府专门拨款七万元作为培训费用。
针对我校的硬件设施较为薄弱的实际情况,区政府投巨资改善我校的办学条件,投资240万元建起了2781平方米的实验楼,又投资70万元购置了实验室设备,建成了理、化、生三个省级标准实验室,今年又为微机室添置了30台电脑。这些投入,为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精心组织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培训工作是新课程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校把学习和领会新课程理念放在了重要位置。充分利用“省、市、区、校”四级教研网络,制定教师培训计划,严格执行“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实施师资培训。
我校先后有55人参加省、市级教材培训,27人参加了省市级通识培训,48人参加了省级学科培训,通过培训,达到了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素质的目的。
五、区政府投巨资改善办学条件,实行优惠政策等,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区政府先后投资三百多万元,为学校兴建实验楼、实验室、微机室,极大地改善了我校的办学条件。
除了经济投入方面的保障,区政府还在选聘人材等方面给予我校政策上的特殊待遇。为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困难,区政府、教育局组织招聘考试,选拨了一批优秀的大学生充实到教学一线,为我校补充了新鲜血液,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
六、制定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方案,加强课程管理,凸显校本课程特色。
我校认真贯彻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严格执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坚持开足开齐。
在必修课程管理中严格遵照国家《课程标准》,安排课时,开足课时,配备教师。
在选修Ⅰ课程管理中,各学科都有自己的研究专题,结合本学科的实际,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在学习中,学生有分工、有合作,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在选修Ⅱ校本课程中,我校克服种种困难,紧密结合校情,讲究科学、实用,体现学校和地方特色,从体、音、美学科打开突破口,开设了心理健康,音乐合唱班、美术辅导组、篮球队、排球队等校本课程,办出了我校的特色,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七、 全面实施新课程实验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1、师资不足,设备不足,尤其是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非常困难,没有场地、没有设备、没有师资。
2、教师的培训亟需加强,尤其是新课程理念的接受及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掌握更是迫在眉睫。
3、高考与新课程实验的关系难以协调。
4、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路不够广阔,多元化发展存在障碍。
八、实施新课程实验工作中取得的经验
在实施新课程实验的工作中,我们感到,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高度重视,是此项工作成功的关键。
另外,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潜力也是开展好新课程实验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
各种健全的制度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
在新课程的实验工作中,我校在区政府、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扶持下,不断探索,辛勤工作,有效地推进了新课程实验进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加强学习,认真规划新课程实施方案,科学管理,努力推进学校“高效课堂”建设,适时调整,不断完善符合校情的校本课程,把新课程实验工作推向深入。
二〇〇九年五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