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东南部边垂、美丽富饶的长白山脚下,有一颗璀璨的钢城明珠——二道江。这里山拥水抱,绵亘起伏,人杰地灵,英材倍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曾发掘过旧石器时期遗址,这里曾是民族英雄杨靖宇追歼日寇的地方。这里曾是“四保临江”战役的主战场……光荣的革命传统滋润着二道江区的教育事业,二道江区教育局隶属通化市所辖。于一九八五年建立二道江区教育局,现有中学七所,其中职业中学一所、完全中学一所、初中六所。小学二十一所,其中区直小学三所、乡(镇)中心校四所、村小十四所。全区在校学生总数为 18968 人,教职工总数 1186 人。其中小学教师 436 人,本科学历 24 人,占 5% ,专科学历 275 人,占 64% ,中师学历 137 人,占 31% 。中学教师 354 人,本科学历 138 人,占 37% ,专科学历 205 人,占 55% ,中专 12 人,占 6.3% 。随着“科教兴区”战略的实施,教育的优先发展落实到各项工作中,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教育的总体水平不断实现阶段性目标,而且教育教学质量有了长足发展。办学信誉不断提高,一九九四年一次性通过吉林省“普九”验收合格,一九九五年通过国家“普九”复查验收合格,目前小学入学率和巩固率达 100% ;初中达 98% 以上,正向普及高中教育的目标迈进。
办学条件逐步改善。为适应普通高中发展的需要, 2000 年投资 55 万元扩建通化市十四中学(完全中学)教学楼 1004 平方米, 2001 年投资 110 万元新建十六中学(初中)教学楼 2380 平方米,形成了较为合理的教育布局。 1998 年以来全区加大了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的建设, 1998 年有一所高中装备了闭路电视系统, 1999 年有六所初中、六所中心校装备了电子备课室、语言室、电教室、微机室,七所村小装备了微机室,截止目前,有三所学校建成了校园网,推动了全区信息化教育的发展。先后投资 300 余万元。有 2 所学校先后被评为省“电化教学示范校”。勤工俭学工作硕果累累,连年超额完成年度指标,已经连续五年被吉林省教育厅和财政厅评为勤工俭学先进单位。
建设一支合格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本着“抓思想、建队伍、创品牌”的工作思路,严把质量关,狠抓在职干部教师的培训提高。多年来在全区教师中进行了“学历培训”、“岗前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四师'培训”、“微机培训”和“素质教育大讨论”、“教材过关考试”等培训考核工作。现专任教师均全部持证上岗。教师学历达标率为:小学 99.7% ,初中 98.7% ,高中 86% 。九五以来,全区涌现出市级优秀教师 82 名,省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 26 名,特级教师 3 名,全国优秀教师 4 名,全国模范教师 1 名。——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全区所辖学校承担的教改课题国家级 3 个、省级 5 个、市级 68 个,均在健康的轨道上运行发展。并取得良好的成果。 1999 年在全区中小学中全面实行了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各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岗位工资制、末尾淘汰制,充分优化了教育资源,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硕果累累。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贯彻执行了《二道江区关于开展素质教育的具体规划》和《加快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战略措施。自 1995 年以来全区各校学科竞赛获国际级奖励 16 项,国家级奖励 256 项,省级奖励 393 项,体育、书法、美术、音乐、计算机表演,电脑软件制作等学科及特长类也多次在国家、省、市级比赛中获奖。高考成绩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升入重点本科的人数也在不断攀升。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为二道江区的基础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面对二十一世纪对未来人才的殷切呼唤,二道江区的教育将更加成熟地走向未来。“十五”期间,将以创新教育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科研兴校为重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教育改革为先导,促进教育加速发展。培育英材图伟业造就栋梁共中华面对 21 世纪,二道江区的教育将以“科教兴国”为理念,以打造人才品牌为旨归,以百倍的信心和昂扬的斗志,立足关东,广纳天下俊杰,育济世良才,铸就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