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12月10日有幸参加了在北京国家行政管理学院举办“2015年吉林省骨干督学高级研修班”的培训学习活动,至今令我记忆犹新。培训的每一节课,每一个活动环节都令我难以忘怀。组委会精心安排了12场专家和大师的报告和讲座、一次拓展活动、一次分组研讨交流、10次“我是草根教育家”微演讲、1次实地踏查芳草地国际学校教育辅导中心、2次文化考察、1次学员总结交流。活动安排紧凑、多样、异彩纷呈,受益良多。
心得一:第一次作为“我是草根督导家”进行微演讲。 本次培训,组委会精心设置了“我是草根督导家”这个板块,让参培学员进行业务交流,彼此分享督导工作心得。我有幸被安排在第一个出场,就针对我区责任区督学挂牌督导工作进行了交流。交流的主题是“强化管理,有效落实责任区督学挂牌督导工作”,并得到同行的赞许和认可。后又被录制成微课供网络培训使用。
心得二:第一次零距离接近专家和大师,感受非凡。
国家教育督导团办公室周坚副主任的《加强教育督导制度建设,服务教育改革发展》的报告,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督导机构不断健全、教育督导队伍不断壮大、教育督导范围不断扩大、教育督导内容不断丰富、督学的作用不断得到发挥,为促进我国教育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国家教育督导办原巡视员程锦慧同志的《浅谈督学责任区制度建设》的专题讲座,使我深刻认识到我们的责任区制度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工作还需要进一步细化,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深知责任督学工作的重要性。
李长禄专家的《如何撰写督导报告》从内容到形式、从框架到具体、从种类到功能、从语言表述到幻灯片的呈现都一丝不苟、详尽具体,让我感受到了老专家人品的厚重、工作的厚重、个人修炼的厚重。同时再反思自己工作之中的各项督导报告的撰写,虽然也是用心用情去书写,但对照之下还是份量太轻、内容太薄、质量不高、说服力不强,缺少大境界和大情怀…
沈致隆先生的《科学与艺术的交融》更是令我震撼。沈老是研究化学的,但却对文学、美术、音乐等通晓,底蕴深厚,他不休息、不喝水连续3小时精彩的讲述,虽然笔记不多,但深入人心,虽然大道理不多却发人深省。特别是沈老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更令我钦佩。
心得3:第一次参加拓展训练,感受到团队力量的伟大。
通过参与活动,使来自不同地区原本陌生的人拉近了距离,增进了友谊。通过“分”与“合”的训练,体会团队协作、互助、合作的重要意义。特别是短时间内提炼的组训,更见督导人的睿智。
心得四:第一次听到来自同一所学校的团队报告。那就是来自山东淄博市晏婴学校由张斌教授带来的课程整合改革团队报告。报告通过英语教师、校长和专家三个从不同层面的介绍,使我们看到实行课改后给学校、老师和学生带来一系列的变化。使我们感受到课改的气息。
通过培训学习使自己又有了新的感悟。
感悟一:学习提升了自我。通过培训使我认识到教育督导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要推动教育教学科学管理,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工作的核心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熟悉掌握国家大政方针,依法依规进行督导。
感悟二:学习开阔了视野。通过学习,特别是专家和大师们的言传身教和高屋建瓴的见解,让我深感作为教育督导人肩负的使命和责任。督导人是教育改革的一把双刃剑,要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还要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督导人要时刻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为教育发展保驾护航。时代赋予我们责任和使命,我们要勇敢向前,勇于担当,为促进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二道江区政府教育督导室
2015年12月24日